We believe that "networking" is sharing. People listen to (and follow) us because of our discernment and curatorial instinct. As we share our creations as well as what fascinates us, we authentically build a community of supporters that give us feedback, encouragement, and lead us to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is reason and more, we often (though, not always) opt for transparency over privacy. - A Manifesto For Free Radicals: Less Paperwork, Less Waiting, More Action by Scott Belsky
你相信六度分隔理論嗎?這兩三年間,遇到了很多的人和事,讓我越來越相信物以類聚這個道理。
昨天最後一次秋季旅行後,帶朋友們到太平山街過黃昏。那是我很喜歡流連的一個地方。
忘記了是多少年前第一次在東Touch看到她的插畫,那時候的editorial我還保存着。有一個香水樽插畫系列至今依然很愛。
在Rat's Cave花了差不多三個小時拿着tele的真跡仔細欣賞,感覺很神奇呢。
我們慢慢翻sketchbook的同時開始閒聊起來,店長笑我們幾乎把店子當成自己的家。
然後,有趣的事情在沒有預告的情況下發生了。
店長看到我拿着的tote bag,帶點驚喜的告訴我們他有份創作袋上的print。
這種「發現」的感覺很不可思議。
而這件小小的事情足以讓我在回家路上一直微笑。
值得一提,臨離開店子時剛播着That's Where You're Wrong,超開心的,我立即要求聽畢整首歌才走。
哈,這又是讓我開心了好一會兒的小事。
走的時候,朋友問我「為何收得這麼快?」
還以為她在問為何店子這麼早關門,原來她想說的是我收風的速度。
我回答她說因為我很八卦。
我的眼球從小就被美麗的事物吸引。
如何界定美麗,我不知道,我只知我喜歡的他們和它們,即使是奇形怪狀的,騎騎呢呢的,我都會覺得很美。
自小深受流行文化影響,尤其在中學時期,互聯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容易就能夠接觸不同種類的資訊。
這一切好像毫無關連,但到了某天,你會發覺所有你感興趣的人和事其實是環環相扣的。
他們也在無形間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互聯網的發達讓人花掉不少時間在電腦和手機上。
我不抗拒社交網絡,但對於該如何使用它們,我是有好好考慮過的。
開首的那段節錄正好道出了我對networking的態度,就是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多開心。
如果能因為分享而遇上你仰慕的人更難得呢。
以上兩種我都體會過,那些經歷帶來的喜悅是難以形容的。
經過昨天的事,我在想,或許在未來我會再次遇上我欣賞的人,就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吧。
我分不清到底是緣份還是巧合,但能夠活在這些圈圈當中,我感到很滿足。
本來已經很喜歡我的袋子,現在更加喜歡它,
因為它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了。
(至於那篇提到networking的文章,是從一位我喜歡的雜誌編輯Irene的twitter上看到的,全文在這裏 。再一次證明networking的好,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