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2011

currently listening: 黃玠

之前在這裏介紹過草莓救星,今回說說同樣來自風和日麗唱片的台灣男歌手—黃玠

也是因為看過呼叫音樂節才認識黃玠。
他就是一個人,帶着一把吉他和一個口琴表演。
那天,<香格里拉>第一次敲進我的心裏面,我之後才聽魏如萱(娃娃)的版本。
那真是優美得很的旋律。
夜空中北極星,迷路的人不恐懼。
歌詞就像睡不着的時候自言自語,那些說不出口的話。

我覺得黃玠寫的歌有點像盧廣仲的,題材都是生活,追求的都是簡簡單單的快樂。
他也會寫發放正能量的歌,就像<生活一堆毛>
可是他的聲線很溫柔,這就跟盧隊長的唱腔形成強烈對比了。
黃玠的曲詞和歌聲都比較含蓄,帶點害羞的感覺,靜靜的,十分適合在晚上的時候聽呀。

還記得那天encore的部分他用不標準的廣東話唱了<K歌之王>
我仍覺得未夠喉,希望他多唱幾首。
最後我買了他的兩張唱片回家慢慢回味,沒有一首讓我想跳過的歌呢。

最愛的包括他跟娃娃合唱的<25歲>,她的歌聲又是令人聽得很舒服的:



新碟中的<夢的距離>也在我的睡前playlist上:




11/19/2011

I smell love

All photos courtesy of Beams

Beams' latest campaign had really caught my eye. I saw its print ads with the above photos a couple of weeks ago. I really love the uniqueness of Japanese photography, so neat and heartwarming. And of course the brand's apparel is unquestionably beautiful (and high-priced), both menswear and womenswear. Beside this series of photos by Kotori Kawashima, the campaign also includes some short films starred by Aoi Yu the darling, an iPhone app and some other interactive elements, all relating to the subject of love. Check out the KOI WEB for more.

11/11/2011

Cause it's not a fairytale


我以為認真去做就能實現我的夢

多希望有人衝破疑惑帶我向前走
現在的我變的好懦弱

雨會下雨會停 這是不變的道理


最近的天氣跟心情一樣,反覆無常。
溫暖的陽光一下子便消失。突然間,眼前只有一片白茫茫,沒有藍色也沒有雲朵的天空。
怕冷的我也被驟降的氣溫嚇到,一感到冷冰冰就頭疼。

自己的情緒也一樣難以掌握。
上個周末儲下來的正能量只幾天便給完全消耗。
上學天很多時候都讓我感到氣餒。付出跟收穫總是不依正比。
說到底還是自己未夠努力,不能埋怨考試。
我的復原能夠還可以吧,今天冷靜下來,想通了一點。
要記住,每天都是一種練習。
我知道我自己還是在迷失,但又有什麼關係?
人沒可能每時每刻都有好心情,就算可以,我亦不願這樣過。
我們身處的這個地方叫現實世界,而不是童話世界。
我要快樂,但是我也需要傷心失望內疚憤怒。
我覺得不管什麼也有其平衡點。
我想要各種各樣的經歷,並非想煉成打不死的精神,而是覺得人生只不過是場遊戲,那不如什麼都試試。
每天處於安穩狀態的話,快樂最終會漸漸失去它本來的神奇魔力,留下一大堆平淡沒趣。
還是最相信順水推舟這一套,不論任何事,始終有天會好起來。
所以,我傷心的時候即管讓我傷心一下吧。
讓我繼續迷路,好讓我繼續摸索。
我需要這份體驗,讓我的人生變得更完整。

11/05/2011

Someday, somewhere


We believe that "networking" is sharing. People listen to (and follow) us because of our discernment and curatorial instinct. As we share our creations as well as what fascinates us, we authentically build a community of supporters that give us feedback, encouragement, and lead us to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is reason and more, we often (though, not always) opt for transparency over privacy. - A Manifesto For Free Radicals: Less Paperwork, Less Waiting, More Action by Scott Belsky

你相信六度分隔理論嗎?這兩三年間,遇到了很多的人和事,讓我越來越相信物以類聚這個道理。
昨天最後一次秋季旅行後,帶朋友們到太平山街過黃昏。那是我很喜歡流連的一個地方。
這次的目的是看telephone fung的個人展覽。她是我懂性以來第一個喜歡的香港插畫師。
忘記了是多少年前第一次在東Touch看到她的插畫,那時候的editorial我還保存着。有一個香水樽插畫系列至今依然很愛。
在Rat's Cave花了差不多三個小時拿着tele的真跡仔細欣賞,感覺很神奇呢。

我們慢慢翻sketchbook的同時開始閒聊起來,店長笑我們幾乎把店子當成自己的家。
然後,有趣的事情在沒有預告的情況下發生了。
店長看到我拿着的tote bag,帶點驚喜的告訴我們他有份創作袋上的print。
這種「發現」的感覺很不可思議。
而這件小小的事情足以讓我在回家路上一直微笑。
值得一提,臨離開店子時剛播着That's Where You're Wrong,超開心的,我立即要求聽畢整首歌才走。
哈,這又是讓我開心了好一會兒的小事。

走的時候,朋友問我「為何收得這麼快?」
還以為她在問為何店子這麼早關門,原來她想說的是我收風的速度。
我回答她說因為我很八卦。

我的眼球從小就被美麗的事物吸引。
如何界定美麗,我不知道,我只知我喜歡的他們和它們,即使是奇形怪狀的,騎騎呢呢的我都會覺得很美。
自小深受流行文化影響,尤其在中學時期,互聯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容易就能夠接觸不同種類的資訊。
之前在這裏寫過自己喜歡的東西真的有很多,凡是我認為有內涵,有質素的人或事,我都會愛上,並持續關注。
這一切好像毫無關連,但到了某天,你會發覺所有你感興趣的人和事其實是環環相扣的。
他們也在無形間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互聯網的發達讓人花掉不少時間在電腦和手機上。
我不抗拒社交網絡,但對於該如何使用它們我是有好好考慮過的。
開首的那段節錄正好道出了我對networking的態度,就是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多開心。
如果能因為分享而遇上你仰慕的人更難得呢。
以上兩種我都體會過,那些經歷帶來的喜悅是難以形容的。
經過昨天的事,我在想,或許在未來我會再次遇上我欣賞的人,就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吧。
我分不清到底是緣份還是巧合,但能夠活在這些圈圈當中,我感到很滿足。

本來已經很喜歡我的袋子,現在更加喜歡它,
因為它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了。

(至於那篇提到networking的文章,是從一位我喜歡的雜誌編輯Irene的twitter上看到的,全文在這裏 。再次證明networking的好,哈!)